WEDCV155VD5RRV515DV

 

本篇文章收錄於精品欄目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品百味人生。 詹森曾說:「只為金錢而結婚的人其惡無比;只為戀愛而結婚的人其愚無比。」 婚姻里一旦充滿著算計,這就說明了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純粹,兩人婚姻的道路走得並不久遠。對於很多人來說,婚姻是一段非常令人嚮往的過程,不管是在婚前還是婚後,在這短暫的時間裡,還是充滿愉快的。可總有些時候感情並不那麼如意,總有些人闖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亂了手腳,生活變得比較糟糕。因為總有些人想要通過走捷徑,甚至是利用自己的婚姻來當人生的跳板,為自己創造安逸富足的生活。 ... 讀者來信 紫雅和慕哲結婚沒多久,兩個人就變鬧著要離婚了,紫雅和慕哲是在大學裡開始談的戀愛,紫雅的性格熱情大方,是個為人仗義,熱心助人的女生。而慕哲他的性格就有些內向和孤僻,不過慕哲的學習成績特別好,幾乎每一年他都能得到學校的高額獎學金。 慕哲的家庭條件並不怎麼好,平時他也會用一些零散的時間去打工,這在紫雅看來,慕哲是一個積極努力向上的男人,所以對他的愛就更加深了,自從他們兩個在一起之後,紫雅每天都會給他做愛心便當,給他買一些日常用品和衣服,在生活上紫雅沒少補貼慕哲。因為紫雅理解他的家庭條件不好,所以每次他們兩個約會的時候,紫雅都會找最便宜的餐廳去吃飯,甚至連她生日紫雅都不捨得花男友的錢。 ... 可是慕哲也不曾捨得再紫雅的身上花太多,面對自己女朋友的生日,他也就隨便發個紅包,就當作生日禮物。 他們兩個在一起的第二年,慕哲才給他買一雙30塊錢的手套,當作生日禮物,當時紫雅深陷愛情當中,並沒有在意過這些細節,她並不在意慕哲的家庭條件,更不在意她對自己的愛有多深,只是紫雅不顧一切的為男友付出著,雖然有時候紫雅她有些惶恐,因為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真的愛著他,還是那個深陷愛情的自己。 兩個人談戀愛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雖然他們畢業之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紫雅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想到慕哲,而且自從慕哲知道紫雅的父母很有錢之後,在他看來如果能跟紫雅結婚,那不僅日後自己將會過輕鬆的生活,他的家人也跟著自己一起享福了。 ... 所以在那之後不久,慕哲就跟紫雅求婚了,他這次特地大方地準備了玫瑰花,不過他並不捨得花錢買戒指,於是他就對紫雅說:「親愛的,我現在工作還不是很穩定,所以現在還不能給你買鑽戒,但我以後一定會補償給你的。」 紫雅是真心愛著慕哲,所以她面對慕哲的求婚的時候感動不已,連忙點頭,願意和他一起共度餘生,答應了他的求婚。後來慕哲安排上了他的父母,到他工作的城市去玩幾天,順便見一下未來的兒媳。 當雙方吃飯的那天,慕哲的父母連見面禮都沒有給紫雅準備,反倒是紫雅給他們買了很多保健品,她還特地給未來婆婆送了一條翡翠項鍊,慕哲的母親看著紫雅這身打扮,就看得出來她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所以回去之後她便對自己的兒子說:「兒子啊,你女朋友家應該挺有錢的,從她的眼神我就看得出來,她特別喜歡你,到時候你們結婚就可以讓她多給點嫁妝。」 ... 慕哲笑著回答自己母親說:「那你就放心吧,以後你就安心跟我們一起生活享清福,等我結婚了,就把你們接過來一起住。」 可當紫雅帶著慕哲見自己父母的時候,她的爸媽並不是特別喜歡慕哲,雖然慕哲的學歷不錯,有奮鬥的野心和慾望,但畢竟雙方的家庭條件差的實在是太多了,紫雅的父母看得出來慕哲根本就沒有能力給他們女兒一個美好的未來,更何況他們都是生意人,看人一個準,紫雅的父親覺得慕哲這個人並不可靠,並不是真心跟自己女兒交往的。 最終他們還是沒能說服自己的女兒,紫雅堅決要和慕哲結婚,作為父母也不可能說要棒打鴛鴦,所以結婚的時候他們就陪嫁了一套房,不過這套房紙寫了紫雅一個人的名字,等到他們真正領了證,結完婚之後,慕哲的品性才開始慢慢的暴露了出來。 ... 在結婚之前,慕哲並不好意思開口讓紫雅買房,加上他的名字,可現在他們已經是合法夫妻了,慕哲便毫不客氣地提出要求說:「老婆啊,我有件事想跟你說一下,就是你陪嫁過來的房子得要加上我名字,因為我之後要把我父母和弟弟都接過來一起住,如果不加名的話,他們就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這樣不是特別好。」 紫雅當時也沒有多想,就跟慕哲說:「沒關係啊,我又不是不同意他們過來一起住,更何況人多也熱鬧,我們的房間也夠直接把爸媽接過來住就行,沒必要去加名這麼麻煩。」 ... 慕哲看著紫雅一臉不情願的樣子,他的臉色立馬就變了,他冷冷地說道:「既然你這房子是陪嫁過來的,就是我們的共同財產,難道加個我的名字不應該的嗎?你究竟要把我當作是一家人,如果你不是真心的,那我們還不如離婚算了!」 紫雅聽到慕哲用離婚來要挾自己的時候,她好像是被打了一巴掌,徹底從她這麼多年以來愛情的幻想裡面清醒了,她現在才明白,原來慕哲並不是真的愛她,只是想靠她自己過上舒適的生活而已。 ... 最後紫雅還是沒有嚮慕哲妥協,她堅定地說:「你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那我們就離婚吧,這房子是我爸媽買給我的,你一分錢都沒有出,你就想著讓我加個你的名字,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我愛你沒有錯,但我並不傻,當初算我看錯了你,我們明天就辦理手續,離婚吧!」 慕哲本身想靠著婚姻得到一切,可現在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一無所有,慕哲那時候自私的以為等他們結了婚,紫雅擁有的一切也理應當是自己,所以他堅信紫雅不敢輕易離婚,他這才暴露了自己真實的人品,可沒想到一向乖巧的紫雅卻突然變得冷酷和理智,因為慕哲的貪心,他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婚姻。 ... 遇見有話說 其實女人嫁給什麼樣的男人,就決定了她下半輩子的生活質量,以及往後餘生要走的路。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愛是理所當然的,對方的精心付出和用心對待,如果自己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的那天,就晚了。 要知道,像這樣的鳳凰男內心深處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自卑心理,不管他們怎麼努力,都無法填補自己內心當中的匱乏。而真正有能力,自信的男人,往往都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給自己創造自己理想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實力去贏得愛人及她家人的尊重。 不管是在婚姻里,還是家庭中,都應該是雙方之間真誠的付出,而不是有蓄意地去利用。

 

 

內容簡介

  與行動電話形影不離的你,知道一百年前台灣人是如何互通聲息?身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你,知道1930年代台灣人的生活裡才出現廣播、1960年代電視機才慢慢走入客廳?

  除了20世紀台灣人的通訊生活,你還可以在《台灣世紀回味Vol.3文化流轉》書中,看到台灣的出版、戲劇、歌謠、學校教育、運動體壇、生存環境等主題的百年變貌。我們準備了1000多件歷史文物及影像、搭配上說明文字,為你舉辦一場紙上的時光展覽會。

  從1999年春「台灣世紀回味」發想,2001年陸續出版《台灣世紀回味》政經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到2002年文化篇「文化流轉」出版,我們用3年光陰與3本書,陪你一同回味百年。

作者簡介

總策劃 莊永明

  1942年生於台北市大稻埕,國內知名台灣文史專家,公認是蒐集台灣史料最豐富的研究者之一。初中就讀建國中學時,即開始收集台灣文史資料,並以集郵與收藏書籍為嗜好。1970年代,開始陸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980年,應《中國時報》之邀,撰寫「台灣第一」專欄,每周一篇,前後一年。1984年起,專注於田野調查、記述俚諺,成果收錄在《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警世良言》、《台灣好言吉句》……等十本書中,並常為廣播、電視節目引用播出。1989年出版《台灣紀事》上、下冊,被奉為研讀台灣史的「入門書」。1991年出版《台北老街》,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1994年製作有聲書《台灣歌謠尋根》,獲頒新聞局優良唱片金鼎獎。1995年《台灣第一》獲聯合報讀書人版推薦為年度非文學類好書。1996年出版《台灣鳥瞰圖》,獲本土十大好書。1998年出版《台灣醫療史》,獲巫永福文化評論獎。2000年策畫遠流出版公司《台灣放輕鬆》系列和《台灣世紀回味》系列,更為國人打開另一扇閱讀台灣史的門窗。1999年《天下雜誌》以「有系統的整理台灣歌謠、俗諺語以及獨家珍藏共同記憶珍貴的史料」選為「影響200跨越2000」的重要人物。

  現任:
  ◆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 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監察人
  ◆ 保生文教基金會董事

  莊永明著述(時間/著作/出版社):

  1970年代/雄獅美術、書評書目、大同雜誌等專欄撰述   
  1980年代/"撰寫中國時報「台灣第一」專欄,為時一年" 
  1983/第一本著作《台灣第一》出版/文鏡社
  1985/《台灣第一》2/文鏡社
  1984-88 
  "於台灣新生報「文化點.線.面」版撰寫「台諺淺釋」專欄,前後五年,後由時報出版專書"
  《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警世良言》《台灣好言吉句》《台灣俗語真言》
  《台灣雅言巧語》《台灣土話心語》《台灣俗語真言》《台灣醒世智言》
  《台灣勸世嘉言》《台灣口語口話》等廣為廣播、電視節目引用/時報出版

  1987/"與中研院研究員張炎憲、世新副教授李筱峰合編5冊《台灣近代名人誌》,曾被大陸以簡體字盜印 "/自立晚報
  1989/"《台灣紀事》上、下冊,以「台灣歷史上的今天」為主題,回顧以日據時期為主要斷代的台灣歷史,圖文並茂,各界廣泛引用,為台灣史「入門」"/時報出版
  1989/"《台灣名人小札》1,2"/自立晚報
  1990/千般風物映好詩:台灣風情/臺原出版社
  1991/"《台北老街》,獲選時報開卷版1992十大好書  "/時報出版
  1993/"《韓石泉傳》,為「台灣先聖先賢專輯」第一冊  "/省文獻會
  1994/"《台灣歌謠追想曲》,獲選台灣筆會、自立晚報本土副刊合辦之「年度本土十大好書」"/前衛出版社
  1994/"有聲書《台灣歌謠尋根》,獲新聞局優良唱片金鼎獎 "/上揚唱片
  1995/《台灣百年:前塵今生》CD/上揚唱片
  1995/"新版《台灣第一》,獲1995年度聯合報讀書人版推薦非文學類好書"/時報出版
  1996/《台灣鳥瞰圖:1930年代台灣地誌繪集》/遠流出版
  1996/《大稻埕逍遙遊:台北市文化采風》/北市民政局
  1996/不具名著作《傳唱台灣》/時報週刊
  1996/不具名著作《島國顯影》第一冊/創意力文化
  1998/《台灣醫療史》/遠流出版
  2000/《台灣百人傳》1、2/時報出版
  2000/《台灣百人傳》3/時報出版
  2000/《台灣放輕鬆》1正港台灣人、2台灣心女人總策劃/遠流出版
  2001/《台灣放輕鬆》3在野台灣人、4鬥陣台灣人、5台灣原住民總策劃/遠流出版
  2001/《台灣世紀回味》1時代光影、2生活長巷 總策劃/遠流出版
  未來擬訂出版《台灣歌謠史》三冊

目錄

【總策劃序】
文物有靈,光影不滅 莊永明 4
【出版緣起】
黑白的印象,彩色的回味 王榮文 6
編輯室萬味報告 7
如何回味本書——編例說明 8

萬變訊息傳世紀 10
【導言】傳媒電訊通聲息 林麗雲.程宗明 12
一張紙四條腿 14
電訊萬里通 16
為世紀寫日誌 18
異議傳聲筒 20
用聲音來傳真 22
箱子裡的世界 24
媒體管制面面觀【新辭彙.舊時語】 26

翻前翻後看出版  28
【導言】出版原野的開拓 吳興文 30
吟漢詩.寫白話 32
禁忌中求發展 34
暢銷三十年 36
筆端的文心 38
此起彼落的文化浪潮 40
雜誌的大千世界 42
奇想世界 44
印書、賣書、買書,大家來看書【新辭彙.舊時語】 46

從野台到舞台 48
【導言】台上台下 林青萍 50
人偶爭鋒 52
京劇.北管.採茶戲 54
舞台風雲錄 56
映畫.影戲.電影 58
看電影好時光 60
四方框裡的家庭演出秀──電視 62
舞蹈展新姿 64
表演「獎」不完 66
明星大觀園【新辭彙.舊時語】 68

歌謠傳唱一百年 70
【導言】唸歌唱曲解心悶 莊永明 72
在地的聲音 74
台語金曲年華 76
從黑貓到愛拚才會贏 78
群星在閃耀 80
唱自己的歌 82
百家爭鳴 84
懷念的歌聲.禁唱的歌曲【新辭彙.舊時語】 86

百年樹人 88
【導言】清早上學去,走路守秩序 許佩賢 90
學校第一章 92
修身.勞動.新生活 94
我不說方言!?  96
讀書不忘救國 98
當我們同在一起 100
劍道.體操.運動會 102
考生歲月長 104
民主多元新氣象 106
課本.文具盒與學生服【新辭彙.舊時語】 108

更高更遠更快 110
【導言】猛虎蛟龍,場上生風 晏山農 112
棒球遠征軍 114
壘上風雲 116
動手動腳好風光 118
追趕跑跳碰 120
終點線上 122
體壇之星 124
啦啦隊俱樂部【新辭彙.舊時語】 126

土地家園 128
【導言】土地.生態.人 劉克襄 130
啊,福爾摩沙 132
開山闢土 134
受傷的土地 136
天災地變 138
好山好水留子孫 140
山海的子民 142
家園夢土 144
守護家園【新辭彙.舊時語】 146

拼貼台灣 148 
圖騰的腳印 150
故鄉客與異鄉人 152
口號.台灣 154
台灣.表情.符碼 156
看見時間 158
感覺時間 159
聲色.台灣 160
外國人看台灣 162
情調台灣 164
參考書目 166
感謝頁 168

 

推薦序

凝視黑白分明的台灣庶民史  晏山農∕新新聞914期〈2004年9月9日~9月15日〉

  向來,有關台灣的面貌與詮釋始終岐異不斷,卻也非常一致。怎麼說呢?所謂岐異,指的是因為統獨立場不同,所以對於歷史事件的定調不免各說各話;而一致者,就是統獨雙方儘管存著你死我活的聖戰信念,但都不約而同地把台灣推入「宿命」迷宮。

  統左如陳映真,直把台灣看做孽子稚兒,若不投入母親──中國的懷抱,命運必是夭折難產;而向來鄙夷輕蔑台灣不遺餘力的李敖,則全然把台灣的一切視若南朝煙花,毫無價值可言;至於八○年代初詹宏志關於「邊疆文學」的話語,二十多年來也始終迴繞在不少人腦海。統派眼中的台灣,總不脫邊陲、小朝廷格局。反觀獨派光照下的福爾摩沙,雖然偉岸的主體性不斷堆疊上去,但無所不在的悲情、孤兒意識、分類械鬥曲調,卻讓人深陷無間道的夢魘中。

  台灣開闢庶民文化史的時間短淺

  於是,統獨看待複合多變的台灣,竟都顯露相同的死角:台灣是悲憐、強權操弄下的存在體。原因很簡單,因為統獨多由上層菁英的眼光著眼,少了庶民生動靈活、色彩繽紛的身影,難免就一廂情願、孤注一擲。準此,遠流出版社一套三冊的《台灣世紀回味》,就有著打開另道視窗,呼吸新鮮空氣的澄淨作用。

  其實,捕捉台灣庶民生活的紀事影像,我們還是得佩服日本人。從早期官方田野調查而來的《台灣慣習記事》、《台灣私法》,到伊能嘉矩的《台灣文化志》確立出嚴謹的學術標竿,其後片岡巖的《台灣風俗誌》、鈴木清一郎的《台灣舊慣習俗信仰》,直到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諸民間學人主其事的《民俗台灣》,這些豐碩的成績往後好長一段時日始終庇蔭著相關的研究者──這也顯示台灣本土的研究工作者怠惰良久。

  可是,日本人的研究終究有其本位,能實事求是、客觀陳述就夠專業,遑論同情理解台灣人;況且這些文本的年代都已逾一甲子,從農業社會躍入工業社會,再到瞬息萬變的消費社會,庶民步調、影像的變異豈能以道里計。同時,直到九○年代以後,台灣史的鑽研才得以「正常化」,至於跨越意識形識的高欄,開闢庶民文化史的新取徑,時間更沒超過十年。也就因為時間短淺,若能和時間賽跑進行田野調查,把耆老、文物、影像搶救出來就屬萬幸,此刻我們對庶民文化史尚無力提出完整有力的論述出來。理解這樣的主客觀限制,我們再進入《台灣世紀回味》的世界,就較容易看清它彌足珍貴之處,以及有待進一步探勘之所在了。

  歷史相簿是鄉愁懷抱之所在

  《台灣世紀回味》依政經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文化篇「文化流轉」三部曲,將政權更迭、選舉、產業、金融貨幣、交通、旅遊、流行時髦、商品買賣、建築、醫療保健、傳播媒體、出版、戲劇、歌謠、教育、體育、生態……等二十類範疇納入歷史舞台。這嶄新的舞台使帝王將相、貴冑富豪讓位,或左或右的悲劇英雄也不能獨領風騷。本是瘖啞的庶民似乎緘默依舊,實際卻像默劇,卓別林的肢體動作遠勝萬千演員的嘶吼,《台灣世紀回味》的舞台搭景不錯!

  不須言說,透過各式證書、收據、郵票、車票、發票、入場券、電影本事、明信片、廣告、照片……的蒐羅排列,這套書呈現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視覺驚喜。藉著系統分類以及精練的文字補述,百多年來台灣具象的庶民史,就活生生地展露於眾人面前。這些視覺影像或是已列經典的歷史相簿、或是你我鄉愁懷抱之所在、或是依然璀璨光照的流行物事,也可能是人們向來習以為常,經由系譜排比後赫見新義。鮮明的視覺呈現,既是總策畫者莊永明先生個人嗜好,也是新世紀台灣人要和世界同步的必備精神食糧。

  猶如台灣這二十多年的政治社會轉型,是不斷壓縮、速食成長的結果,主客位移帶來的變異、適應問題總讓人喘不過氣來。同樣地,本套書就像庶民文化博物館的平台化,每一幀影像都滿載著故事傳奇,可以代代傳頌;但,太盈飽耳目、太綺麗風華,對多數人而言,竟成為負荷!因為文化的反思與再造,是需要時間的沈澱與群己的對話辯詰,而這些條件在台灣都還屬奢侈品!所以,這套書固然得到極熱切的好評與掌聲,具體閱覽與回應卻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其實,這套書該如大河劇潺潺而流,不能急於囫圇吞棗。五顏六色的視覺呈現確實會讓人目為之一眩,此時最需要的是凝視!尤其,是凝視斑駁、模糊的黑白影像。關於視覺影像的凝視,不得不提上個月甫行過世的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我的意思並非要拿《台灣回味》和布列松作品一較長短,而是大師作品早已逾越時空的限制,凝視良久之後會讓我們頓悟黑白照片在歷史詮釋上的驚人效用。

  眾所周知,享有「新聞攝影之父」美譽的布列松,一生以手動的萊卡相機,用著「決定性的瞬間」的理念拍攝出無數黑白經典照片。他排拒官式場合,流連於街弄市集間,捕捉最自然的庶民寫真。從西班牙內戰、二次世大戰到國共內戰,布列松都以同情、旁觀的手法忠實記錄庶民觀點。例如:一九四八年於南京攫取小孩懼怖神情的〈苦難的眼睛〉,四九年上海〈軋金子〉狂潮、北京〈門裡門外〉的貧富對比,較之千言萬語更能道出國民黨潰敗之因。布列松鍾情層次分明的黑白照,不僅於形式美學的嗜好;更因為自然、無飾的黑白照如同版畫一樣,最能翻轉菁英史觀,讓庶民意識可以轉化為時代的革命力量。

  黑白影像是台灣文化困境的解咒祕語

  《台灣世紀回味》也有多幀傳神的黑白照片可供我們凝視!像傅良圃攝製的小孩獨對行軍隊伍的畫面,疏離無助的庶民∕流動的軍事集團之對比,完全把台灣人的無奈與希望〈小孩終會長大成人〉流露出來。所以若能凝視令人印象深刻的幾楨黑白影像,歷史的縱深和橫向的社會經濟布景瞬間就會在腦海重組,透視未來的信心也會慢慢形成,所以當喧囂漬味已然入侵的八○年代,捕捉社會底層的《人間》雜誌何以捨彩色就黑白,其因在此。我們總期待人生「由黑白變彩色」,但就歷史詮釋的角度,則是「由彩色轉黑白」才是識途老馬。

  其實,《台灣世紀回味》本不該止於三冊,因為就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觀之,飲食作為生活大宗,是絕不能置若罔聞。特別是台灣的飲食文化集中國大江南北之大全,綰合歐美日中之精華,小吃尤其名聞寰宇,所以要談族群融合,談文化自創與全球化,捨飲食就不免緣木求魚了。如今,在飲食文學、文化稍植厚基的今日,要煉石補台灣庶民史之漏缺應非難事!

  因三一九而藍裡藍氣、瘋魔不止的羅大佑說「不管藍綠,祇問黑白」,若我們平心靜氣不鑽牛角尖,真把心思轉移到庶民文化的探勘經營,那麼,凝視百年來的黑白影像,台灣路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沒錯!「不管藍綠,祇問黑白」當真是解台灣文化困境的解咒祕語;瘋魔由他,我等就攜手前進陽關道。(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

編者序

編輯室萬味報告

  要替20世紀的台灣整理出一些什麼,光是看到「世紀」這兩個字,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歷史」的刻板框框裡去。對一般人而言,這兩個字,常代表著枯燥乏味與不貼近生活,只有研究者,才能對它「甘之如飴」。

  閱讀20世紀,可不一定非得這麼堅毅!

  於是,我們選擇用大量珍貴的圖象來「回看」這個世紀,搭配上精簡的文字來「回想」這個世紀,並透過每一跨頁一個主題的方式,輕鬆「回味」台灣的20世紀。重要的是,這裡面不只有歷史味,還帶著濃濃的生活味。

  我們不忘在文字上理出時間的先後,也在乎圖片中有多少你我行過20世紀「曾有的記憶」與「未見的驚喜」。我們不僅聘請專家,就20世紀台灣生活最容易引起你我回味的20個面向,做大角度的嚴謹解讀,更在占主體的篇幅裡,藉由大量的圖象光影,勾起你、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心靈裡的互動與交通。

  也許,哪一張照片中的人,就正好有你自己在畫面裡頭,抑或是隔壁的黑狗兄、黑貓姐被拍了進去。也或許,哪一張照片中的房子,就是你曾經住過的街坊、唸書的學校、談情的公園。也或許,哪一張照片中的物件,呈現了一個你怎麼樣也想像不到的世界——你可曾見過,連牛車都要有「行車執照」?

  一百年的生活實踐裡,留下的影像何其龐雜,其中,握手、簽約、開幕、剪綵的鏡頭經常可見,然而,更切身的景物是市井小民的生活場景。在時空走廊裡,儘管人人只參與了一部分,但我們在本書可以觀看更多,雖然不是網羅千帆,但百年時光美景又何需一次賞盡呢?

  在本書裡,我們從通訊傳媒、出版、表演、歌謠、教育、運動、土地家園等面向,來看台灣20世紀的文化流轉。其中,運動看似與文化無關,實際上運動具有高度的文化內涵,許多運動方式即源自西方;土地家園講台灣的自然生態,也談人為生態──如受壓迫的原住民、受壓迫的生存權,這些議題自然有其文化內涵。上述單元之外,還有以拼貼手法,呈現總體台灣文化現象的拼貼台灣。回首百年光景,台灣文化跨過了多變的政局,經歷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遷,也接受著新科技的洗禮,多因激盪,不斷流變,有千種姿態,更有萬般滋味。

  拋下所有沉重的包袱吧!放輕鬆,只要有一張圖片讓你低迴再三,一段小文帶你盪進往昔的悲歡喜苦,20世紀,我們就沒有白走,20世紀,我們就有了回味。

  在搜尋本書千餘張圖象與查索內文資料的過程中,編輯同仁均已竭盡所能,從台灣頭問到台灣尾;讀者在玩味之餘,若其中發生錯漏疏失,尚請不吝指正。同時,對於大量出現的唱片封套、書刊封面和珍貴影像,同仁也是盡可能徵得使用權;但仍有部分資料來源,雖詢遍萬水千山仍不可得。一旦識得此部分圖片授權者,編輯部當即依例支付本書圖片費用。倘讀者知曉並賜告,實是莫大的助力。

總策劃序

文物有靈﹐光影不滅  莊永明

  一百年來,台灣人如何學習成長、放寬視野?
  一百年來,台灣人如何保存傳統、創造文化?
  不同政權的不同制式教育,能夠箝制台灣人的思維嗎?
  不同時代的不同文化潮流,能夠影響台灣人的品味嗎?

  1999年春,節氣驚蜇,大地甦醒之時,我與遠流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台灣鳥瞰圖》、《台灣醫療史》之後,再和出版社視覺書編輯部商議製作「本土視覺書」。彼時世界各地正費盡心思準備迎接千禧年,而台灣人民也為當年底的「世紀總統大選」在摩拳擦掌,思及時潮之衝擊,我們開始討論如何為20世紀的台灣,留下可供當代及後世參照的歷史視覺書。

  英國近代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n)曾說:「我們的一生,是這個時代的一部分;而這個時代,也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時代綿亙,人生有限,見證20世紀台灣過半的年代,能將自己成長的閱歷和聽聞上一代的經驗,留存於「歷史」,這當然是我期待的工作。因此我擔任本書總策劃,不僅與有榮焉,也有使命加身的感覺。

  當世紀更替、新舊交接的各項慶祝活動,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究竟有多少「畫面」還留存於我們的記憶?

  2000年1月1日,台灣第一道曙光破曉的時刻,不少人群聚在台東太麻里海濱,目睹著將黑暗從台灣驅走的光芒,他們成為台灣邁進千禧年的見證人。

  2001年1月1日上午6時33分,21世紀台灣第一道朝陽的光線灑在台東蘭嶼島上,而台灣本島南端的鵝鑾鼻也在2分鐘後的6時35分出現日光。在此珍貴的時刻,有無數人前往觀賞,見證「世紀交替」的瞬間。

  日出日落,本是自然規律,然而為什麼有人會懷抱著興奮的心情,爭看「一時」,用以見證千秋?我錯失了迎接「千禧年」台灣第一道曙光的機會,也無緣和新世紀降臨台灣時的第一道曙光交會;和這二次「台灣第一」都未能正面接觸,是不是很可惜?

  然而,走出「千禧年」,告別舊世紀;在21世紀,我想不僅要見證「光」,也要捕捉「影」。

  在20世紀生活了半個世紀的我,和地球上的60億人一樣,都是「跨世紀的人物」。但做為一位台灣文史的研究者,對於台灣的「光和影」,我留下了什麼見證?

  做為一個「蕃薯囝仔」,面臨幽微難明、觀點雜遝的台灣史,有幾個問題經常在腦海中思索著:

  台灣人有過的是什麼?台灣人失去了什麼?
  台灣人希求的是什麼?台灣人創造了什麼?
  台灣人嚮往的是什麼?台灣人忘掉了什麼?
  台灣人在生命長廊中,如何度過悲歡歲月?
  台灣人在生活長巷中,如何追求品質品味?
  台灣人在生命旅途中,如何擴展視野境界?
  台灣人在生活方式中,如何選擇汰舊迎新?

  其實,我的問題,本就是台灣歷史應該探索、討論的題目。長年來,我勤於收集各種證書、收據、郵票、車票、發票、照片、入場券、電影本事、明信片……,目的無它,因我視其為史料。

  「史料」是能夠檢驗歷史的重要證物,然而什麼才稱得上「史料」?史料,僅只是政府文書、官方檔案嗎?應該未必吧!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生活「跡痕」,難道是「非史料」嗎?

  執政者往往對史料採行選擇性的保存,政治立場常常會影響「史觀」,於是「修史」是各說各的話,各唱各的調,歷史好像不容庶民的存在,難道「統治者」才能做「歷史」的主角嗎?

  台灣研究由「險學」轉為「顯學」,從非主流成為主流;在「台灣學」當道的今天,如果還是以統治者為中心的史觀,鋪天蓋地做台灣史的詮釋,是不足以了解整體脈絡的,用小物件看大歷史是我們的心志,《台灣世紀回味》可以說是「以民為主」的歷史書。

  人民的生活史必成為未來歷史的主流,此為可以預期的觀點,也因此我相信多年的收藏物件與文件,可以「回味世紀台灣」,藉著這些斑駁碎物,做歷史片斷的追憶,更重要的是——突顯台灣人民的「主體性」!

  個人的收藏,必定有所不足,況且「藏史於民」的數量是成千累萬,所以也藉他人珍藏來共同完成此龐大計劃。更重要的是撰述、編輯團隊的全力投入,始能締造成績,因此《台灣世紀回味》是「群策群力」的作業。

  《台灣世紀回味》這套書分別為:政經篇「時代光影」、生活篇「生活長巷」、文化篇「文化流轉」三冊付梓,是以全視野、全方位、全思考來探討1895年至2000年的台灣歷史。

  文物有靈,歷史有憑,歲月舊痕必能喚起記憶。千禧年前夕,世界各地都有人埋下「時光錦囊」(時代儲存器,Time Capsule),希望後代子孫挖掘重見天日後,來解讀我們今日的生活。也因此,我們決定出版《台灣世紀回味》,因為文物「入土」不如歷史「出土」重要。

  這套《台灣世紀回味》,不止是以「政權移轉,政黨輪替」來記錄台灣的歷史,更重要的是重拾褪色的記憶,尋找失落的鄉愁,勾起疏淡的感情,傳遞斷絕的信息,讓不朽的「影」和永恆的「光」,留存於福爾摩沙,留存於世世代代!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68130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1刷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EnNo8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1351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中寮口內疼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社頭憂鬱症治療中醫信義鄉睡眠障礙門診治療中醫
鹿港憂鬱治療中醫 埔里躁鬱恐慌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很多人都在這溪湖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線西大量出汗治療中醫 溪湖壓力大中醫推薦 和美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線西肩頸痠痛治療中醫 二林頭痛治療中醫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彰師大附近推薦耳鳴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永靖常常心悸改善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買這個最正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